《新山青》  
上一期    下一期

关于“拓”的浅见

   期次:第1期   作者:人事处 杨文凯   查看:40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既是对形势的高度概括,更是对使命的伟大号召,是对我们勠力同心、凝神聚力开创学校事业发展新征程发出的动员令。学校党委对于今后一个时期如何打赢合格评估攻坚战、推动学校更快更好地发展形成了更加精准的判断,创造性地提出了“以评促拓”的新思路,明确了我们今后一个时期改革发展的新任务。
  “拓”有“开辟,扩展”之意,还有“推进,托举”之意。号召“以评促拓”,意味着要结合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需要,进一步深刻认识合格评估的内涵,把握本科办学的规律和要求,做到评估、建设相结合,建设、拓展相融合,开辟更大的干事创业平台,提升更多的教育教学成果。
  著名的战略学家安索夫提出了一个市场拓展矩阵,认为企业可以有四种经营思路,即市场渗透、产品创新、市场创新和多元化发展。企业要想持续发展,就要寻找新的增长点,就要在产品拓展、市场拓展或者路径拓展上狠下功夫。
  对于我们这样一所年轻的学校,一方面聚焦夯实基础,推进一系列规范建设和改革完善的重大举措;另一方面瞄准特色发展,围绕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开展了大量的对外合作、服务拓展活动,丰富了办学资源,亮点更加突出,特色更加清晰。但还有很多人深感疲惫、思路迷茫、手忙脚乱,该如何凝神聚气、全力以赴去战斗?如果我们能在“拓”字上下更多的功夫,或许能在今天异常激烈的高教竞争中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拓出干事创业的新理念。“拓”的基础内容应该是理念。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更新理念是采取新行动的前提。学校办学理念是引领发展的灵魂,是所有人员共同创造并乐于坚守的核心价值观,决定我们“要办什么样的大学”和“怎么办好我们心仪的大学”。高等教育现代化的远景是什么?应用型本科院校该如何定位?学生的成长需求有哪些?教师进步发展的基点在哪里?为什么要强调学科专业一体化?怎样才能融入到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去?我们要坚守什么样的教育信条?管理工作的评价标注是什么?……重新深思类似的问题,就是拓展和变革我们干事创业的理念。一是不忘初心,把“立德树人”的使命要求扛在肩上,按照高等教育的基本规律、人才培养的基础要求思考和谋划事业和职业;二是主动研究领会新政策,把握好新时代的新要求,为做出趋势判断和提前准备寻找依据;三是要强化市场观念、客户观念和品牌观念,及时掌握就业市场和招生市场的需求变化,通过努力赢得客户的信任,不断提升学校的实力和美誉度。
  拓出人才培养的新体系。体系是指若干有关事物或某些意识相互联系的系统而构成的一个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以此来推理思考,人才培养体系应该有这样几个基本的要求:有意识、有功能、有关联、有要素、成系统、整体性。我们可以借助这几关键词来定义人才培养体系,它应该是在办学思想和教育教学规律指导下,围绕既定的人才培养目标,把课程等一系列相互关联的教育要素和人们易于认知、执行的方式集合形成的一种整体性方案。一所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取决于人才培养体系的设计和优化,我们要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甚至是引领趋势潮流的青年人才,就必须反思和解剖我们的人才培养体系。我有一种感觉,美好的人才培养体系就像是享受美食,我们需要的是精心烹调、色香味俱全的餐品,也需要手艺高超的厨师和服务典雅的侍者,还需要宽大舒适、装点独特的餐厅,更需要就餐者的品位。本着这个思路拓展和完善人才培养体系,课程育人是教育的根本路径,岗位育人是教育的价值引领,事业育人是教育的润物无声,自我教育是选择与吸收。
  拓出成果产出的新机会。组成体系的内容是要素,转换要素投入的结构和比例就会有体系的改善,就有不同以往的新产出,就会有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就会提炼出新的经验、归纳出新的规律、升华出新的理论,这些就是我们的成果。倡导大家开设新课程、运用新手段、采用新方式就是产出成果的新机会,实现科研项目培育、促进研究集成是,推进教师的分类发展、职业化发展、团队式发展是,对接项目、打造平台、坚持特色也是,谋划治理结构和管理体制的变革、建立绩效考评和目标责任体系更是。重视这些调整和变化的人,也许能发现和利用机会,把付出的努力演化为成果;疏离和排斥这些改变和创新的人才,可能会错失良机、忙而无功。
  拓出干事创业的新资源。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作出的实事求是的重大判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也对高等教育提出更加苛刻的要求。无论是“双一流”建设还是高考招生制度变革,最终都指向了对资源的依赖和争夺。我们是新建本科院校,有年轻的资本更有成长的烦恼,我们发展空间不足、办学经费紧张、人力资源短缺,我们服务社会能力有限、参与高水平竞争的机会不多,我们对政策的熟悉度不高、对趋势的判断力不强、对很多信息的分析也不透彻,导致我们在办学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比较被动甚至是落后的局面。办学的资源有硬资源也有软资源,硬资源是资金、是物质、是人手,但软资源更宝贵,是政策、是信息、是平台,是服务的机会、重大活动的参与机会,是标准制定的参与权、发展评价的话语权,是政府、教育同行、产业和行业范围、人脉关系。我们一方面要弄清楚需要的资源在哪里,去找谁,怎么找?积极走出大门,争取更多的外部资源;另一方面内部挖掘整合,说清我们的基础、优势、特色、亮点,把拥有资源的人请进来进行对接。
  拓出社会活动的新领域。融入社会,开展一系列特色鲜明、质量卓越的社会实践、社会公益、社会调查、社会服务、社会工作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应有之义,也是我们培养具备“青年、政治”特色人才的必由之路。各种类型的社会活动在一定区域内竞相开展,就会不断扩大社会活动的领域,为我们带来更多正面的社会评价。一大批教师和青年学生群体逐渐在自己的专业或者实践领域成为社会活动的活跃人士甚至“社会活动家”,到处不乏青年政治学院师生的身影,或是建言献策、或是专业行动,学校的办学声誉就会显著提高。
  拓出合作发展的新平台。社会需要我们,我们更需要社会,更需要与相关的行业、产业、地域、领域产生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对接与合作,促进学校和各类合作对象共赢发展。国务院刚刚印发的《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促进高等教育融入国家创新体系和新型城镇化建设,要建立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学科专业体系。学校已经开展一系列的校地、校企、校校合作,都是我们壮大自我的现实平台。但是,我们还需要专注于现代服务业等正在熟悉的领域,对合作的内容再细化、合作的层次再深化、合作的方式多样化、合作的模式多元化,在更大范围内带动大家融入产业链和创新链,找到促进应用型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的新路径。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5627次访问,全刊已有1762135次访问